大型临床医学实验室由于设备、人员、标本量较多,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将影响工作环境、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国外部分实验室围绕物流系统的标本接收点呈放射状布置检验设备并尽量使用垂直空间,使人和物的移动距离缩短,但这种布局的空间可变性较差,在将来发展中除非替换原有设备,否则难以增加新设备。因此,实验室必须根据内部的任务分工、人员分组、检验流程提出合理的布局方案,确保运行高效、空间配置灵活和运营成本的Z小化。空间布局原则可参考工业化生产现场的设计原则:
(1)统一原则。将“人、机、物”有机结合起来并保持平衡,避免检验流程割裂,延长检验时间;
(2)Z短距离原则。遵循人/物流移动距离和移动时间Z小化,减少标本或试剂的搬运路程和时间;
(3)人/物流畅通原则。人/物流的流转路线避免交叉,保证其通过性;
(4)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原则。大程度利用垂直空间。此外,还要根据POCT及急诊项目的测试要求,规划出独立于常规工作流之外的活动路线与区域,以免影响常规检测,提高急诊标本的流转速度和服务流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络!